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人民政府网站欢迎你!  今天是:

新山傈僳族乡“五模式”提早防范守平安 筑牢地灾防治安全屏障

来源:新山傈僳族乡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07-05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当前防汛已进入汛期,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大防灾减灾力度,新山傈僳族乡党委、政府认真部署安排,总结提炼“五模式”防治经验,扎实做好今年地灾防治工作,多管齐下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坚决筑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安全屏障。

一是完善定期学习模式,提高防灾救灾意识。地质灾害具有较多不确定性,存在着巨大隐患,对群众的生命财产有着重大威胁。为加强防灾意思,我乡定期组织乡、村、组三级干部学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逢会必讲、逢事必讲,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批示精神,明白各项预警信息含义和各级预警需采取的相应措施,确保地灾防治工作入脑入心。二是结合群众会、党员干部大会等活动定期宣传地质灾害防灾措施、救护知识、观测重点、巡查内容等防治相关知识,组织观看地灾防治警示片,让群众也能第一时间发现地灾隐患,提升应急避险能力。

二是畅通线上通知模式,切实实现信息直通。在接到气象部门及县地灾办的预警信息后,第一时间以“短信+电话”的方式,将信息转发至地灾隐患点的监测员手机上,监测员立即走访受威胁群众,提醒群众充分做好准备。值班人员及时电话通知村社及在建工程负责人,做好防汛防灾准备。随后,乡级领导及工作人员赶赴地灾隐患点,再次将信息传到到位,按照要求开展撤离工作。严格按照“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三避让原则,做好防灾避让工作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深化群测群防模式,强化地灾应急防范。结合县级六级包保责任分工,我乡进一步健全—村—组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格,明确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保证每个地质灾害点均有乡、村、组人员负责包保。结合我乡中山村牟家湾子地灾点的具体情况,将受威胁的11户群众分为3个片区,各片区设立小组长,在日常开展生产生活的同时,可以对相应区域进行观测,在威胁来临时,按照撤离路线,以科学有效的方式组织人员进行撤离。

四是做实实地巡查模式,扎实开展全面排查。在主汛期到来前,我乡地灾办已组织完成对辖区内地灾隐患点的全覆盖走访,结合往年地灾信息,重点排查易发险情的区域,排除安全隐患。在易发期间,根据气象信息,对地灾隐患点进行“雨前、雨中、雨后”巡查,做到不放一丝松懈,不留一点死角,通过全面排查保障群众安全。

五是做好汛前演练模式,提早做足应急准备。全面深化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杜绝“表面文,章”设置抢险救援组、受灾群众安置组、紧急转移组、交通运输保障组、治安保卫组、灾情统计组,通过模拟因持续强降雨,引发山洪地质灾害,启动地质灾害防御工作预案,组织人员避险转移演练,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防灾意识和避险能力。同时,我乡在汛前提前完成滑坡点网格警示牌、“两卡”预警避险预案更新,挨家入户发放“地灾防治告知书”,有效提高群众防灾避险意识。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一步,新山乡将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继续绷紧防范地灾安全风险这根弦,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切实抓好抓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