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县县政府办公室网站欢迎你!  今天是:

米易县关于建强街面“135”快速反应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县政府办     发布时间:2020-06-16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建强街面“135”快速反应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近年来,我县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但伴随着城市社会发展而来的各类矛盾风险也逐步凸显,社会治安形势日益严峻。如何以响应速度快、机动性能强、实战水平高为目标,构建“135”快速反应新机制,是公安机关面临的现实挑战。米易县公安局按照“指挥调度灵、处置反应快、保障支撑实”的要求,坚持实战引领,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创新方法,全力推进“135”快速反应作战圈建设,形成了一张覆盖党政机关、医院、火车站、繁华商区等重点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快速反应作战网。本文试结合工作实践,对建立“135”快速反应机制作粗浅探讨。

  一、米易县“135”快速反应机制建设初步实践

  (一)建立快速反应街面机制。

  一是顶层谋划推进。为更紧贴米易实际,在市公安局文件基础上,米易县公安局制定了“135”快速反应作战圈细化工作方案,并附上对应重点部位的平面结构图,从接警、指挥、处置、通讯保障等各环节,逐个过堂抓落实、促推进。二是优化快反圈层划分。织密全覆盖快速反应网络,结合巡区道路交通状况和重点目标、重点区域分布,突出党政机关、繁华商区,特别是火车站、汽车站、商业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合理划分“135”分钟快速反应处置圈层和重要目标点位,确保重点区域、目标全覆盖。通过采取图上测量、实地论证、座谈调研等方法,设置巡区快速反应点。在乡镇郊区,以重点乡镇派出所为试点,逐步推开乡镇快速反应点建设;同时,整合全县交警快速反应资源,强化城市出入口、交通枢纽快速反应点建设,织密织牢“全警响应、相互支撑、高效联动”的快速反应网络。三是优化勤务模式。完善各类突发案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按照“全覆盖、快制动、稳控制”策略,突出特警机动巡控、武装值守的同时,突出做好个人极端行为、暴力恐怖案事件现场处置和其他警情增援处置。辖区派出所除正常网格化巡逻外,增加联勤联动模式和高峰动态模式,突出做好校园上下学高峰期等特殊时段的巡逻值守、重点路口临检查控和重大案事件先期处置。交警管控力量在执行高峰守点、平峰巡线、疏堵保畅等勤务的同时,突出做好处置力量开进路线保障和处置现场交通秩序管控,形成多警联动、优势互补、协同作战的快速反应处置网。四是完善处置链条。建立区内结对协作快速反应机制,固化临近派出所资源互补、联动联防,强化各巡区协同作战、快速反应意识。全面构建以“特警武装巡逻力量为轴、派出所巡逻警力为链、快速反应点为锁”处置链条,确保发生突发事件巡逻力量快速集结、相互支援、形成合力。

  (二)健全快速反应指挥机制。

  一是规范扁平指挥。进一步优化集警力资源报备、警务态势显示、警情处置信息流转、视频语音系统、以及警情研判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扁平化指挥调度平台,集成“110”接处警、大情报、社会面监控、有线无线通讯、警车定位、4G图传、PGIS等系统,实现“指挥有力、统一协调、通讯畅通、动态巡处、高度融合”的指挥调度,为集中优势兵力快速处置提供有力支撑。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或多发性侵财类案事件警情,米易县公安局迅速启动街面巡防快速反应工作机制,直接通过指挥调度平台与框定范围内所有单兵警力进行一对多通话,通报情况、发布指令、统一指挥,瞬间形成快速反应处置集群,合围现场,积极处置,大幅提升快速反应工作效率。二是触发一键增援。制定紧急出动预案,在实战指挥大厅设置报警装置,遇有突发事件发出信号,战备处突小组以“报警声”为令,携带武器装备快速出动,作为第二梯队增援街面突发事件处置,确保支援警力的快速到位。三是科学调配警力。认真分析总结巡逻质态,科学调优值班备勤模式,按照“135分钟”快速反应圈要求,配精快速处置力量,留足应急机动力量,保持24小时待命,随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实行“全员上岗巡逻”、24小时“三班两运转”勤务模式,合理安排执勤民警、辅警调休,有效应对各项战时任务需要。

  (三)固化快速反应训练机制。

  一是坚持战训融合。严格按照“仗怎么打,兵怎么练”要求,建立快速反应实训体系,围绕暴恐、个人极端、小规模“快闪”、群体性事件处置,系统化组织开展“135”快速反应培训。不定期组织街面警力开展“不打招呼”模拟实景演练。采取设置持械打架、持刀砍杀等模拟警情,查找全县警力在快速反应、围追堵截、现场抓捕等环节的漏洞和不足,进一步规范指挥调度、武器装备配备、民警现场处置等细节,全面提升街面警力“135分钟”快反处置能力。二是狠抓综合训练。制定特巡警综合训练计划,利用周末和日常勤务间隙,常态开展队列训练、设卡拦截、车辆盘查、盔甲服穿戴和小组战术等重点科目训练;坚持“以考促训”原则,定期组织开展体能测试、手枪射击比武、跨区域应急处置考核等活动,增强训练的实战性、实用性和实效性。三是优化城乡一体化训练防控机制。固化屯警街面、监巡对接、动态处警等新型巡防处警训练机制,完善视频指挥、拦截堵控、梯次响应、区域联动等应急处置训练机制,确保城门关得快、合得严,犯罪分子不敢来、逃不出。

  二、当前推进“135”快速反应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重点目标多使快反建设的压力倍增。

  “135分钟”快速反应的处置要求是核心部位1分钟处置,人员密集区域3分钟处置,其他区域5分钟处置。中心城区有县级党政核心1个,中小学、幼儿园19家,医疗机构7家,加油站5个,金融机构20家,火车站、汽车站各1个,可谓点多面广,如何解决重点目标多与街面警力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是实际工作需要解决的难题。

  (二)运作机制不完善影响现场处置。

  “135”快速反应工作实践中暴露的警情甄别不明确、指挥调度不及时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整体运作体系也仅仅停留在体系架构层面,离警种部门和派出所合成作战、高效联动、快速反应反应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同时,针对我县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快速反应处置工作相关保障措施还仅仅停留在方案上,还没有真正得到实战检验。当前重大案事件进一步朝着无先兆、无预警、突发性方向发展,我们的源头风险感知能力、“负一秒”预警能力还不够强,路面最小作战单元处置水平还有待提高,“前端感知——人机研判——应急指挥——快速反应处置”整个工作链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全县各社会管理部门立足于专门领域主动排查风险、先期控制、联合响应、合成处置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

  (三)交通状况复杂使响应速度变慢。

  由于历史原因,城市街道路网、道路功能规划建设整体规划布局相对滞后,道路狭窄、车道少,通行率低。当前城市施工建设也给城区交通带来较大压力,尤其在交通高峰时段,车流量大,交通十分拥挤,给街面巡逻警力及时达到处置现场增加了难度。

  (四)巡防警力能力素质欠缺使现场局面控制不力。

  巡防警力日常对暴恐案件和个人极端事件处置应对的集中学习及实战演练较少,对处置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处置流程等掌握不够熟悉,对手中武器、警用装备、科技装备等运用不够熟练,警务技能、综合体能等素质不过硬,导致面对突发事件贻误战机、处置不力。虽然当下教学的频次、质量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练兵考核和实战模拟还是太少,没有入脑入心,形成肌肉记忆,民警的不少处置方法还是依赖于自身的经验,标准化程度不高,远远不能适应实战需要。

  三、完善“135”快速反应工作机制的路径思考

  (一)立足精细化标准,完善快反处置规范体系。

  以实战化标准,细化完善应急处突预案体系,切实提升不同等级、不同类型案件的应对处置能力。制作“135分钟”快反行动指南APP小程序,普及到全体民警、辅警,进一步明确“135分钟”快反工作中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每个要求,为快反处置提供法律法规依据和支撑,为正确处置暴恐及个人极端事件提供正确行动指引。按照规范化、常态化、实战化要求,紧紧围绕“扁平化实时指挥、可视化精准调度”工作目标,进一步梳理明确指挥权责,规范调警程序,减少指挥层级,最大限度压缩反应时间。其中,对涉恐、涉枪、涉爆等案事件,由指挥中心统一指挥调动街面警力联动,实现重大警情闻警即动、快速响应、多点联动、高效处置。

  (二)立足快速化响应,强化区域巡防力量叠加。

  围绕实现最大限度缩短响应时间的要求,导入区域叠加防控模式,按照警力集中与就近增援原则,巡逻警力以日常辖区巡防为主;如遇突发情况,以网格化巡防为主,突破辖区界限,对重点区域叠加防控,及时补充警力,提高响应速度。同时,在每个快反点配备警用摩托车,解决在交通高峰、事故拥堵时,车辆难以通行的问题,提升应急处突的机动性。

  (三)立足社会化参与,加大社会应急资源汇集。

  以专职警力为主,多方联动为辅,发动党政机关、重点学校、医院等核心区单位中的辅助力量,如物业保安、城管队员、社区网格员、街面商户等实行区域联勤。整合一支点位值守、连线架网、区域巡防、动中备勤的社会应急队伍,划定各自巡逻勤务区,建立统一的通讯联络方式,形成全社会联勤联动,提升快反应急速度。

  (四)立足科技信息化应用,重塑警务运作模式。

  要坚持实战导向,积极引入视频图像分析、生物特征识别等科技手段,强化智能化视频前端感知设施布建,实现对社会治安要素的智慧动态感知,为快反处突提供及时、真实、可靠的数据。购置一批实用、管用、好用的新装备、轻应用,“以机器换人力、以智能增效能”,科学配置“高、精、尖”的特殊警用武器和装备,为一线高效处突提供支撑。建立健全跨区应急处突战勤保障机制,细化完善跨区域应急处突通讯、屯兵、物资等综合保障方案,确保快速形成战斗力。

  (五)立足实战化练兵,打造快速反应专业力量。

  把握形势需要,着眼精兵打造,充分体现“精、专、特”,防止简单扩编。畅通特巡警进出渠道,探索建立转岗交流机制,盘活人才流转,建强反恐应急尖兵。厘清职责界限,科学界定特巡警职能定位,按照“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和关键时刻使用、用则必胜原则,加强指挥管理,强化条线指导,健全特巡警用警审批制度,完善指挥调度机制,发挥调警效能和整体作战优势,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全面细化完善考核细则,逐一明确特巡警专业人员、网格应急处突尖刀队配置标准,建立“过程性、动态性、长效性”考核机制,进一步倒逼基层充实快速反应专业力量,确保“135”快速反应专业力量建设落实到位。做强专业集训。围绕处置规模聚集、暴力恐怖、个人极端等突发案事件,从临战意识、作战能力、身体对抗等方面入手,通过逼真环境的模拟刺激、科学手段的体能训练、反复磨练的技能练习等多方位打磨,培养民警面对复杂恶劣紧急条件下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娴熟的指挥能力、临机的处置能力、过硬的警务技能,解决快速反应最关键的处置环节。做精拉动演练。定期组织开展区域性多警种实装实兵实景对抗性训练演练,突出劫持人质、刀砍斧杀、驾车冲撞、爆炸袭击等重点实战科目,加强“135”快速反应队伍之间整体联动水平,通过演练不断完善指挥机制、快速反应机制,提升“135”快速反应实战能力,达到健全预案、磨合机制、检验能力、锻炼队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