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县婚姻登记“跨省通办” 为爱插上“数字化翅膀”
来源:米易县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3-09-20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米易县婚姻登记 从2021年6月实施“跨省通办”依托发达的信息网络,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实现了民政与公安人口信息、法院婚姻信息共享,能全方位审核当事人婚姻情况,有效避免了重婚、骗婚等违法事件的发生;有效延伸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的适用面,改善了婚姻登记制度适应当今社会人口流动量大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加剧的现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机制,为全国范围内实施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积累了实践经验,为改革完善婚姻登记服务管理体制探索了可行路径。米易县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跨区域办理婚姻登记76对,效果明显,群众非常满意。
提高标准“优服务”。米易县民政局加强了婚姻登记窗口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甄别能力。
对于“跨省通办”业务申请人实施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通办事项和政策,明确申请条件、受理模式、办理程序、办理时限、发证方式等业务规则,统一编制办事指南,规范事项运行流程,强化部门间沟通对接,打通部门业务链条和数据共享堵点,推动统一身份认证对接、电子证照互认共享、优化婚姻登记服务质量。
配齐人员设备“强基础”。米易县民政局配备了4名责任心强、工作细心的工作人员从事婚姻登记工作,定期参加民政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建立了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水平精、服务质量优、解答政策准的婚姻登记队伍。提高婚姻当事人个人信息比对的准确性,建立婚姻领域个人信用制度,婚姻当事人签署个人婚姻状况承诺书,承诺不实将纳入个人信用惩戒范围。购置了4台集电子档案、人脸识别、指纹采集及对比、电子签名采集等多功能一体机,提升了更精准登记系统全面支持电子证照的统一管理与信息共享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通道,打造智能化婚姻登记服务模式。
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加快提升“硬件”建设,米易县在城南生态湿地公园以人生那道弧,和谐与自然新理念,高规格打造公园式网红打卡婚姻登记中心。登记中心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室外景观打造1000平方米。室内设置了候登大厅、颁证大厅、结婚登记区、离婚登记室、婚姻家庭辅导室等功能区,为新婚夫妇提供了从领证、颁证到举办小型婚礼庆典一条龙服务。室外打造了体现美满良缘,百年好合祝福与寓意的爱情滨河漫步水岸、夫妻相约守望长廊、心形小花园、相濡以沫鲜花谷等爱情文化地标,深入挖掘婚姻文化新内涵,全力推动婚姻登记管理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服务取得了新的突破,实现“婚姻登记服务”到“服务婚姻登记”的转变,办理婚姻登记更加方便、快捷,环境更加温馨、浪漫。在软件建设方面,积极做好错峰登记、预约服务等精细化服务。将米易县1952年建县以来至2009年婚姻登记历史信息1.724万条录进了全国婚姻登记管理系统成为可以点击使用的有效数据。还将2010年—2021年全县婚姻档案4.2275万对录入、扫描、挂接进四川省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为群众、法院、公安、司法等部门查询婚姻登记档案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推进“公民婚育一件事”联办事项,将结婚登记与婚姻状况变更、生育登记、户籍迁移有关事项进行梳理整合,通过数据共享方式,实现业务流程优化再造,推行“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同步审批”经办模式,变“三件事”为“一件事” 一次联办,由“至少跑3次”简化为“最多跑1次”,让群众办事流程更简、时间更短、服务更优。发放了宣传资料300余份,推送了“公民婚育一件事”婚姻状况变更365条,生育服务登记116条,群众评价满意率为100%。推行婚姻登记电子证照,签发电子证照6997条,婚姻电子证照与纸质证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减少了群众办理户籍、房产等事项跑腿的次数,统筹推进了政务服务改革有效延伸。
“跨省通办”扩面提质,利民便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是涉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关切民生、顺应民意之举,是跨域治理协同推进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目前,民政部已将婚姻登记 “跨省通办”试点扩大到了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陕西、宁夏21个省份,坚持便民取向,打破壁垒分割,让更多“异地办”服务上线,扎实推进“跨省通办”走深走实 助力民生事项异地便捷,让“流动的中国”“喜上加喜”,让民众拥有更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