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米易县2018年1-6月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来源:米易县财政局 发布时间:2018-08-08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
第十五次会议资料(十)
关于米易县2018年1-6月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
报 告
(
米易县人民政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米易县2018年1-6月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1-6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1-6月,全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主动作为,以“增收节支”为工作主线,稳步推进各项财税改革工作,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财政运行总体平稳,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一)1-6月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1,142万元,同比增收5,060万元,增长9.0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6,478万元,同比增收6,552万元,增长16.41%;非税收入完成14,664万元,同比减收1,492万元,下降9.2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如下:国税完成26,120万元,地税完成22,415万元,财政完成12,607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4,755万元,同比增支355万元,增长0.38%。
(二)1-6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7,012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28.80%,同比增收39,041万元,增长489.79%。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2,022万元,同比增支31,059万元。
(三)1-6月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预计今年将实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50万元,目前还没有组织收入入库。
二、1-6月财政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中有增,圆满实现“双过半”
今年以来,米易县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发展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主动作为,全力组织财税收入。1-6月共组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142万元,完成全年收入任务的62.64%,超预算进度12.64个百分点,圆满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收入总量及进度在全市区县中位居第一。
(二)税收收入增长较快,收入质量不断提高
1-6月,县本级税收收入完成46,478万元,同比增收6,552万元,增长16.41%: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四个税种分别增长35.02%、90.11%、50.34%、57.84%。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从3月的63.76%提高到6月的76.02%,税收占比逐步提高,收入结构持续优化,收入质量不断提高。
(三)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增长,具有不可持续性
1-6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7,012万元,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长,增长的原因是土地出让金入库,但因土地是一次性资源,而且全县可出让土地有限,政府性基金收入不可持续。
(四)支出结构持续优化,民生支出保障有力
上半年,针对严峻的收支形势,县财政通过争取上级支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严控一般性支出等措施,不断优化支出结构,重点支出得到了有力保障。1-6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4,755万元,同比增支355万元,增长0.38%,其中,用于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等民生支出占比达65%以上,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三、1-6月财政主要工作
(一)抓财源强征管,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一是强化财源培植。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财源建设为重点,培植骨干财源,壮大新兴财源,优化财源结构,为财政增收提供持久动力。二是强化收入目标管理。紧紧围绕年初人代会确定的收入目标,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安排,细化实化全年收入任务,层层抓落实,切实增强执收部门责任感。三是强化收入征收管理。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和薄弱环节的跟踪监控力度,及时掌握税源动态,找准税源增收点;开展企业关联交易价格调查,督促企业按市场价格结算,严防税收流失;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实行国地税纳税“一厅”通办,提升税收综合服务能力;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加大欠税清缴力度,切实防止“跑冒滴漏”, 做到应收尽收。
(二)抓“三争”强保障,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一是年初制定了全年的目标任务,并层层分解下达落实,定期通报情况,充分调动各单位积极性;二是高度关注中央和省市政策动向,作好政策研究,敏锐捕捉各种政策信息,及时了解上级扶持政策,准确把握政策支持导向,有目标、有计划地谋划和编报项目,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三是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力度,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1-6月,累计争取上级补助资金67,582万元,其中专项转移支付资金44,178万元,我县争取到位的上级补助资金总量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在三区两县中均排位第二,有效弥补了县级资金缺口,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支持。
(三)抓统筹强民生,支出结构更加优化
一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安排财政支出,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严控“三公”经费,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强化民生托底,促进财政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积极筹集安排22个扶贫专项资金6,113万元,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升级,巩固脱贫成果;三是按照“急、重、缓、轻”支出序列支付资金,加强资金统筹力度,安排征地拆迁及过渡生活安置费1.8亿元、马鞍山水库工程0.4亿元等,着力保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支出所需资金;四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财政存量资金的统筹使用,今年上半年收回存量资金1,211万元,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及民生保障等领域。
(四)抓改革强管理,资金效益不断提高
一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完成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工作,实现乡财中心职能转换;二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开展部门预算绩效目标试点编制工作,把绩效预算理念贯穿于财政管理的各环节,不断扩大项目绩效评价的深度和广度,目前正在对21个项目、共计44,895万元的财政资金开展项目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加强政府债务管控,建立债务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努力降低政府债务率,上半年置换存量债务4,700万元,消化存量债务12,000万元;四是加大财政监督管理,有效控制各类财政风险,将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管理的全过程,切实保障资金安全;五是加强政府投资、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完成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及台账的建立工作,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可持续财源培植困难
一是今年新开工、新投产工业项目少,规上工业增速放缓,工业经济增量不足,上半年无新升规入库企业,部分规上企业因军区农场停偿工作要求等原因停产,工业发展后劲不足;传统工业因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对经济增长支撑有限。二是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难困境有待破解,新签约项目少,缺乏新的财源增长点。三是我县税源结构单一,税收主要来源于工业,第一三产业对税收的贡献不足,上半年,第一、三产业县本级税收占比仅26%。
(二)财政收入后续增长乏力
一是国家税制改革对我县的财政收入减收效应明显,仅2018年5月实施的增值税税率下调、小规模纳税人标准提高将造成县本级增值税全年减收1300万元左右(其中增值税税率下调1%减少本级税收约900万元,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变动将造成县级税收减收约400万元)。二是工业主导产品价格下跌将影响财税收入增长,今年6月全县工业企业主导产品销售价格同比全部下跌,其中铁精矿下跌50元/吨,同比下降17.86%,钛精矿下跌100元/吨,同比下降7.69%,钛白粉下跌1500元/吨,同比下降8.20%。矿产品价格下滑,导致企业收入减少,税收下降。三是非即期税收收入占比过高,上半年非即期税收收入达8,562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4 %,将导致财政收入后续增长乏力。
(三)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今年,财政面临形势严峻,一方面,受经济下行、政策性减收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呈低增长态势;另一面,民生保障、脱贫攻坚、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增长较快,收入增长难以满足支出需求,加之需要消化的以前年度支出挂帐金额较大,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平衡难度加大。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积极培植财源,夯实收入基础
一是优化园区投资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优质企业;以“乡村振兴”、“阳光康养”为契机,推进第三产业健康发展,积极培育新兴财源,为财政增收提供持久动力。二是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加快七星光电2万吨/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先进表面功能性纳米材料项目建设步伐,尽快形成新的财源增长点,力争将我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财源优势。三是围绕“工业强县”战略,落实好“一企一策”,工业高质量发展9条、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企业首席服务员等帮扶措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巩固现有财源。四是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及时拨付企业研发、技改等补助资金,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壮大县域经济基础,增强税收增长后劲。
(二)强化收入征管,力争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一是加强收入分析,盯住全年收入任务,合理预测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加强沟通协调,增强财税收入征管的预见性和针对性,确保完成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任务。二是强化收入征管,充分发挥部门联动机制作用,增强对重点税种、行业和企业的纳税评估监控,加大税收稽查和协税护税力度,及时掌握税源动态,堵塞征管漏洞,应收尽收,最大限度地把税源转化为税收入库。三是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加快处置具备条件的国有资产,严格执行非税征管条例,完善非税监管机制,进一步强化非税收入征管,确保收入均衡入库。
(三)积极向上争取,化解财政支出压力
一是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分解落实目标任务,树立“能争、会争、善争”意识。二是强化政策研究,深入领会、吃透上级政策文件,做好项目的储备包装工作。三是强化部门沟通协作,联系上下,沟通左右,变“等”为“跑”, 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千方百计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四是强化方法创新,拓宽视野,扩大项目资金争跑成果,确保全年“三争”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四)优化支出结构,突出财政绩效管理
一是坚持“保运转、保民生、转变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方式”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突出重点、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二是加强预算管理,严格预算执行,积极筹措资金,合理调度,合理安排财政支出进度,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率。三是贯彻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不断完善民生事业经费保障机制,巩固和加大教育事业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项目投入。四是全面清理财政存量资金,加大盘活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五是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扩大支出绩效评价范围,强化评价结果运用,逐步建立绩效评价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深化改革创新,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全面推进预决算公开,逐步建全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二是持续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制度,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继续扩大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范围。三是强化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切实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四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以会计监督检查为重点,以专项资金检查为抓手,严肃纪律处分,严格责任追究,加强源头防控,扎紧制度篱笆,提高财政监督水平。五是加强政府采购法制化建设,健全政府集中采购监管工作机制,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