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期)米易县麻陇彝族乡:杜绝铺张浪费 弘扬勤俭节约、勤劳致富精神
发布时间:2023-08-03 来源:米易县民宗局  阅读次数: 0

麻陇彝族乡位于米易县西南部,距离县城67公里平均海拔2300米。全乡辖区面积约228平方公里下辖6个村5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560户10910人,其中彝族人口占84%常住人口6182人。近年来,麻陇彝族乡聚焦如何既尊重传统文化又满足移风易俗、推进基层治理的需求,积极了解群众“急难愁盼”,全面征求意见和建议,引导村民争做移风易俗的引领者、推动者、实践者,坚决不让席地而坐、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成为影响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的隐患,厚植勤俭节约、勤劳致富良好氛围。麻陇彝族乡先后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全省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十大魅力乡镇、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杜绝铺张浪费,建公共厨房“上桌吃饭”。麻陇彝族乡以庄房村、马井村等为试点,通过党员示范指导外来自发搬迁人群改掉聚餐、聚会席地而坐习惯,从“上桌吃饭”开始移风易俗。通过集体筹资、村“两委”管理使用、向村民免费开放的方式,在庄房村4社、马井村1组等群众聚居点试点建设公共厨房,每个公共厨房场地可容纳200人以上用餐。坚决刹住红白事“动辄杀牛宰羊”铺张浪费风气,村“两委”制定公共厨房管理使用制度,以租用场地自操自办、整体包干等多种灵活形式,统一宴请标准、用餐桌数等,树立“红白事”集中办宴文明新风。结合公共厨房开办试点村为群众提供600平方米以上娱乐活动场所,常态举办火把节、篝火晚会等民俗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效促进邻里和谐互助。麻陇彝族乡以建设公共厨房为基础,带领外来自发搬迁人群共建共享新生活,通过共同使用、共同管理、共同受益,促进群众爱护公共卫生、公共资源,守规矩、爱家园,“客人”变“主人”。

坚持以文润心,定村规民约,治“高价彩礼”。为有效整治“走一位老人,还几代人情”“娶一位媳妇,背一身债务”等攀比心理,针对“牛价挂礼”、大操大办、高额彩礼、薄养厚葬等陋习,麻陇彝族乡坚持以转变群众观念为核心,通过开展“励志奋进、脱贫奔康”“五讲五评”系列活动,指导所有行政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重点整治,坚持从小碗菜小份菜”“送礼不800元”“不随意杀牛宰羊”“不乱吐痰”等小切口着手,倡导红事新办、白事简办。选树先进文明典型,推选上报县级以上星级文明户(家庭)、身边好人等30余人。坚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充分发挥优秀民族文化教育人、影响人、塑造人的重要作用,实施团山堡全国传统古村落整体功能性改造提升,修缮改造农房风貌40余户,将村规民约、民族新风尚等上墙展示,新增太阳能路灯等节能设施,新建群众性文化活动广场1300余平方米,项目实施有效促进了古村落的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带动了观光、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通过举办火把节、妞妞桃节、樱花节等民族特色活动,对外展示彝族古村落群众的传统民风民俗,大力倡导勤俭节约文明新风,“高价彩礼”盲目攀比现象得到有效整治

展文明新风,丰富文化载体,引导勤劳致富。麻陇彝族乡依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新建集宣传、教育、实践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米易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集中展示彝族各种农耕用具、器具、民族传统服饰、首饰、刺绣等民族特色文化,展示近年来麻陇彝族乡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征求民情民意,融合民族文化、融合自然景观、融合生态保护,充分保留当地母亲河--姆陇河的自然形态和文化印记,沿河修缮改造亲水、戏水、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滨河景观区,铺设观光步道,建设景观便民桥,新增公共卫生厕所、观光亭等,采取以村集体、村民出资入股,按股分红的方式,经营餐饮、旅游服务等,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稳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周边2668人(其中76.6%为彝族)提升人居环境,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同时,坚持推行油桃标准化种植示范,邀请专家手把手教果农、果农带果农的方式,精准把控油桃嫁接、施肥、剪枝、疏果等生产全流程,不断提升油桃种植水平和品质,发展油桃种植面积3000余亩,年产量达7500吨,产值达3000余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积极探索产业多元发展模式,投资修建油桃观光步道,配套建设景观长廊、景观亭、景观台等,每年定期举办妞妞桃节,结合乡长带货、山地赛车、抓猪摸鱼等民宿体验游活动,年均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有效促进了产村融合和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厚植勤劳致富、共同富裕浓厚氛围。

 

 

 

主办:米易县民宗局 承办:米易县电子政务办公室 网站维护电话:0812-8179802

备案序号:蜀ICP备14016536号 网站标识码:5104210002川公网安备510421020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