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期)一针一线,秀出多彩傈僳——新山傈僳族刺绣技艺
发布时间:2022-10-11 来源:《四川民族博览》微信公众号  阅读次数: 0

转载自《四川民族博览》微信公众号

 

五彩的针脚,

摇曳的裙摆,

方寸间,飞针走线,

便绣成古朴奇异的繁花世界,

这就是新山傈僳族刺绣技艺

 

 

 



关于刺绣的动人传说

关于傈僳族刺绣的起源,在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从前,有一位傈僳族神勇的猎手,经常外出打猎,凡是猎获美丽的皮毛他都要带回寨子送给他心爱的情人。他的情人收到这些珍贵的皮毛后怕丢失,就把这些五彩斑斓的皮毛拼凑起来,缝制成衣服,穿在身上。姑娘们发现这种衣服款式新颖美丽,色彩斑斓,都爱不释手,于是就仿照这样的色彩花纹刺绣在衣物上,从此就有了傈僳族刺绣服饰。

 

 

千丝万线  绣满生活

傈僳族妇女心灵手巧,个个都精于刺绣。她们将五彩斑斓的丝线,安排进一片纯白麻布,信手飞针走线。不一会儿,你就会看见一片花团锦簇,色彩斑斓,民族特色浓郁的绣品。傈僳族有多爱这些五彩的刺绣呢,你看,从头到脚,无一不是她们的作品。从头饰、腰带、上衣、裙子、麻筒袋子……几乎傈僳族同胞全身的衣物饰品和生活用品都是用刺绣来进行装饰。这些刺绣作品不仅实用还分外有艺术美感!

 

不用底稿,随心起笔

    作画往往需要画草稿,刺绣也应该如此。但新山傈僳族的刺绣不同于其他傈僳族刺绣,其最大特点就是不提前在布上画底图。她们仅仅凭借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及喜好,在脑海中构思图案、色彩,全凭丰富的想象力绣出一幅幅作品。这些作品加入了花草鸟兽、日月风云,也融入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与期待,构图独特、色彩斑斓、手工精美、充满艺术想象力。

    吸收了自然界万物的美以及傈僳族文化的精髓,每一位傈僳族绣女都是一位艺术家。她们正不断用刺绣绘画写诗,书写着属于傈僳族的动人故事!

 

 

 

知识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以下方面:1、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 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国务院非遗保护体系: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省+市+县”共4级保护体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十四五”规划纲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

 

 

 

主办:米易县民宗局 承办:米易县电子政务办公室 网站维护电话:0812-8179802

备案序号:蜀ICP备14016536号 网站标识码:5104210002川公网安备510421020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