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期)一村一品,看麻陇彝族乡如何在文化土壤结出新果!
发布时间:2022-09-13 来源:《四川民族博览》微信公众号  阅读次数: 0

转载自《四川民族博览》微信公众号

 

在米易县城西南角67公里处,绿意盎然、天蓝水清。

这里既有传承悠久、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也有高效绿色、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

这里就是,素有“生态彝乡”之称的【麻陇彝族乡中心村】。

 

作为彝乡,这里世代生活着汉、彝、白、傣、回民族的同胞,各族群众和谐共处。由于彝族同胞占了该村总人口的68%,所以这里的彝族文化深远而丰富,有火把节,也有彝族年~

长久以来,中心村都是典型的农业村,农业收入是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看到这里你可能会疑惑了。

眼前这生机勃勃,白墙灰瓦的新农村居然只是靠农业收入当然不是!

麻陇彝族乡中心村现在这番新面貌,可谓是在这块文化的土壤里结出来的新果子!

 

 

妞妞桃,农旅结合,致富有新招!

满目苍翠,果香四溢。

4月的麻陇彝族乡中心村油桃产业园,就是这样的景色:成熟的妞妞桃泛着红挂在枝头,清风拂来,油桃的芳香沁人心脾,格外诱人。

散落在油桃产业园的景观步道、雕像……成为游客网红打卡点,站在路边观景台举目远眺,果农们穿梭在桃园中,修枝疏果,娴熟地忙碌着,一排排桃树错落有致,与远处的团山堡古村落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乡村田园壮美画卷。

 

 

 

依托自然资源优势,中心村的种植油桃面积已达到6000亩,当地政府深挖乡村旅游、优质产业及自然人文等特色资源。将产业与旅游相结合,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壮大以油桃为代表的一村一品产业。通过举办麻陇妞妞桃采摘节活动,形成品牌效应,广泛吸引游客前来观光采摘,为油桃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如今的妞妞桃已经变成了让群众致富创收摇钱树啦!

 

 

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焕新颜

如果你来过麻陇彝族乡中心村,一定会被眼前这与传统民居建筑惊艳到!

团山堡彝族聚居地始建于清末,距今有150余年的历史。村落从高海拔向低海拔延伸,一栋栋传统民居形成一圆形堡垒,与村庄原生态环境相得益彰。凭借历史悠久、保存完整、风格独特,2016年团山堡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美景多,美好乡村生活新

随着农旅产业的结合,麻陇彝族乡中心村逐渐成了一个网红村庄。

倘若你得闲了,不妨约上三五好友,一起来这里感受一下远离繁杂琐事,在民族乡村的怀抱里,偷得浮生半日闲~

百里樱花长廊

2017年起,麻陇彝族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项目打造麻楠路沿线樱花长廊,目前已初具规模,成了麻陇彝族乡重要旅游资源。

 

 

米易县彝文化展览馆

位于中心村的彝文化展览馆,则展示着彝族的“文化底蕴”。通过深入挖掘麻陇当地特色,展览馆收集展示了各种农耕用具、器具、民族传统服饰、首饰、刺绣等1000余件,每一件都讲述着彝族的悠久故事。

 

 

 

姆陇广场

姆陇广场占地面积2225平方米,以浮雕壁画的形式打造了少数民族文化墙,从彝族生活场景再现及彝族经典谚语等多方面诠释了彝族文化精髓,是米易县首个彝族文化广场。

 

 

黄草坪漂流基地

黄草坪漂流基地距离麻陇乡政府20公里,距离坊田大桥15公里,海拔1700米,四周林木挺秀,处于峡谷地带,景色优美,风景独特,境内的楠木河水流湍急,是漂流基地的亮点。

 

 

 

                              

                             

知识点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指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聚居,且比例较高,生产生活功能较为完备,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及其聚落特征明显的自然村或行政村。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村寨风貌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文化特色,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聚落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类型中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凝聚了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结晶,体现了中华文明多样性,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

      截止目前,四川省已有124个特色村寨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些村寨正成为乡村振兴及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主要载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地和窗口。

 

 

主办:米易县民宗局 承办:米易县电子政务办公室 网站维护电话:0812-8179802

备案序号:蜀ICP备14016536号 网站标识码:5104210002川公网安备510421020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