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期)米易县“四个坚持” 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之歌
发布时间:2024-06-07 来源:米易县民宗局  阅读次数: 0

  

     

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米易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为抓手,引导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县呈现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新时代的民族团结进步之歌在安宁河畔越唱越嘹亮。202112月,成功创建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坚持党的领导,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形成了党委领导、多方推进、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十二进”等活动,涌现出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354单位被国家、省市县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营造了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同向同行的浓厚氛围。

坚持凝心铸魂,聚力共育团结之花。注重思想引导、文化浸润,全面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将民族文化融入学校艺体课堂,创新开展“四个一”活动(会说一句民族语言、会唱一首民族歌曲、会跳一个民族舞蹈、会讲一个民族故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大力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成民俗博物馆、阿考广场、文化院坝等活动场所,常态化开展彝族“火把节”、傈僳族“约德节”等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创作出《舞动彝乡》《傈僳情韵》等一大批广受群众欢迎的优秀本土文化作品,进一步拉近各族人民之间的情感距离,增强各族群众间的文化认同。

坚持共享发展,巩固民族团结之本。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整合涉农资金16.43亿元,在民族地区实施重点项目26个,新改建蓄水池54口、道路31.6公里,建成高标准农田1万亩,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新举办美丽乡村擂台赛,改造卫生厕所230户、美丽庭院200家,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3个,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因地制宜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加大产业培育,形成以晚熟芒果、高山林果、现代烤烟、畜禽养殖、生态旅游等为主导的民族地区产业体系,力争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增长18%以上,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坚持多元治理,夯实民族团结之基。巩固拓展全国乡村治理体系试点县建设成果,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水平。米易县选优配强县乡村少数民族干部,全面推进86个村(社区)活动阵地升级改造,全覆盖建立村(社区)网上党群服务中心,推动368个便民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持续加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居住、务工、子女就学等问题,引导各民族群众参与村(社区)管理和志愿服务,形成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局面。扎实推进民族地区移风易俗,积极搭建村级议事协商平台,推广“一事一公约”“红白喜事九大碗”“遇事说事”等治理模式,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文明新风尚,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米易蔚然成风。

 

 

主办:米易县民宗局 承办:米易县电子政务办公室 网站维护电话:0812-8179802

备案序号:蜀ICP备14016536号 网站标识码:5104210002川公网安备510421020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