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期)挖掘非遗项目潜能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4-05-08 来源:米易县民宗局  阅读次数: 0

近年来,米易县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以民族地区特色文化资源为支撑,深入挖掘傈僳族非遗项目潜能,将其融入旅游开发、推广传播、创新实践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公众影响力。

“非遗+旅游”提升地域文化影响依托“傈僳族刺绣技艺、傈僳族织布技艺、傈僳族葫芦笙舞、傈僳族舞蹈斑鸠吃水”等非遗项目,组织县文化馆持续开展重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在重大节日和旅游旺季期间,充分利用新山村傈僳族古村落、米易傈僳梯田旅游景区广泛开展非遗项目展示传播活动,让广大群众和游客通过观看、学习和体验深入了解当地代表性非遗项目。春节期间,积极推动“傈僳族刺绣技艺、傈僳族织布技艺”等非遗项目所生产的传统工艺品走向市场和景区,提升群众知晓率和社会影响力,使优秀非遗资源有效转化为经济资本,在生产、传承、营销的一体化模式中,使非遗资源和现代消费观念相契合。

“非遗+推广”焕发大众新鲜活力每年利用优质的文化设施和非遗项目资源,全面推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乡镇”活动,为县内各学校、乡镇、街道的文艺骨干和各民间文艺团体及群众表演队伍进行傈僳族刺绣技艺、傈僳族织布技艺、傈僳族葫芦笙舞、傈僳族斑鸠吃水舞蹈等方面的培训。为各类非遗项目的活态保护打造重要基础。目前,米易县已获批的各级非遗项目共40(省级6项,市级2项,县级32项)。其中新山非遗项目18项,省级非遗项目5项、市级非遗项目1项、县级非遗项目12项,进一步提高了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的影响力和扩散力。

“非遗+创新”培育新生传承力量近年来,米易县依托自身较强的文化生产力,每逢节日,热情好客的傈僳族同胞吹着葫芦笙,跳起欢快的舞蹈,展示民风民俗,喜迎八方来客。竹竿舞、葫芦笙舞刺绣、织布技艺……丰富精彩的民俗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打卡,充分展示傈僳族精美的服饰、精湛的技艺、淳朴的民风,带着游客们融入傈僳打跳的队伍,一起欢歌笑语。“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副其实。创作的文艺作品《新山给撒嗯呱呱》荣获四川网聚职工正能量优秀金曲奖、四川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非职业组音乐展演三等奖;在“舞动花城 放飞梦想”2023年攀枝花群众广场舞展演暨街舞展示活动荣获广场舞展演三等奖;同时改编提升的舞蹈《傈僳欢歌》先后在重庆、西安、深圳等地展演。在抓好非遗资源作品化、舞台化工作中,不断形成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局面。

 

主办:米易县民宗局 承办:米易县电子政务办公室 网站维护电话:0812-8179802

备案序号:蜀ICP备14016536号 网站标识码:5104210002川公网安备510421020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