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防治知识

来源:米易县卫生健康局     发布时间:2025-06-23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慢性病对人群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危害最大,其发病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故又称为“生活方式病”。今天就和大家说说好的生活习惯对健康的重要性,希望与大家共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01什么是慢性病?

  慢性病全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是它的最大特点,表现为病程漫长,病情迁延不愈;此类疾病不构成传染,但是起病隐匿,病因复杂。其发病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故又称为“生活方式病”。

  常见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糖尿病以及精神疾病。

  02常见的慢性病有哪些?

  1.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指在安静休息时血压增高,收缩压高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高于90毫米汞柱,并伴有一定的临床症状。

  2.高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所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空腹血糖≥7.0mmol/L或症状加随机血糖≥11.1mmol/L或OGTT 2小时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3.高血脂

  高血脂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高血脂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同时增加肿瘤的风险。此外,体检中还有高尿酸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三高症”一样,也是判定患有健康风险的重要指标。

  4.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主要症状是心绞痛。

  主要有:长期的血压升高,血液里脂肪含量增高,血糖高,经常吸烟,长期精神紧张、容易冲动,体型肥胖,缺少体力活动等。

  01.如何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实行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自我料理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1)安排好既有规律又富有活力的生活;

  (2)自我控制精神情绪;

  (3)适量运动,健身强体;

  (4)少吃盐,合理饮食与营养;

  (5)患病者严格执行医嘱,坚持长期合理用药。

  02.如何预防高血糖?

  (1)合理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选择低GI (血糖指数)食物,如全谷类、蔬菜、水果等,避免过度摄入糖分和高脂肪食物。

  (2)积极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增加身体的敏感性,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降低患高血糖的风险,如果已经患有高血糖,减重可以改善血糖控制。

  (4)定期体检:定期检查血糖水平、血压、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5)合理用药:如果已经被诊断为高血糖,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遵循用药规定,定期复查。

  03.如何预防高血脂?

  (1)控制理想体重

  许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肥胖人群的平均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同龄的非肥胖者。

  (2)运动锻炼

  体育运动不但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耐量,而且还可以减轻体重、减低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

  (3)戒烟

  吸烟可升高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停止吸烟一年血浆HDL-胆固醇可上升至不吸烟者的水平,冠心病的危险程度可降低50%,甚至接近于不吸烟者。

  (4)饮食治疗

  血浆脂主要来源于食物,通过控制饮食,可将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5%-10%,有助于减肥。

  (5)药物治疗

  以降低血清胆固醇和LDL胆固醇为主的有他汀类和非他汀降脂药。以降低血清甘油三酯为主的药物有贝特类和烟酸类。

  04.如何预防冠心病?

  (1)预防高血压,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合理饮食,不要吃太甜太咸的食物,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

  (3)坚持体育锻炼,适量运动。

  (4)保持精神愉快,性格开朗。

  (5)要治疗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可能加重冠心病的疾病。

  不良行为生活方式:

  (1)吸烟。众所周知,吸烟是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90%的男性肺癌死亡和80%的女性肺癌死亡与吸烟有关。二手烟同样存在致癌风险。

  (2)过量饮酒。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痛风、酒精性脂肪肝等发生风险,还会降低食欲,减少食物摄入,从而导致多种营养素缺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成年男性一天最大饮酒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

  (3)膳食不合理。高糖、高脂、高盐的重口味饮食,加上新鲜蔬果摄入不足,饮食过快、食物过烫、暴饮暴食,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肥胖等有着密切关系。

  (4)身体活动不足。身体活动不足是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Ⅱ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每天静坐时间≥4小时、每天看电视≥3小时者患糖尿病风险增加73%,患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80%。缺乏锻炼、久坐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减退,影响人体正常功能。

  (5)睡眠不足。长期睡眠时间不足会使身体疲劳过度,生理功能紊乱、免疫力降低,进而引发患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我们要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

  环境因素:

  包括病原体感染(乙肝病毒、EB病毒等)、气候变化、PM2.5污染、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服务、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全球化等。

  此外,慢性病的发生还与年龄、性别、遗传、心理等因素有关。

审核: 任乔波   责任编辑: 张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