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人居环境整治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来源:米易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1-09-14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近年来,米易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高位统筹,强化系统谋划,出台整治方案,建立工作机制,聚焦重点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强化监督检查,狠抓工作落实,高标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面开启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2019年被纳入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县,2020年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截止目前,全县59个行政村建成幸福美丽宜居乡村。

  一、强化统筹谋划,建立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出台了《米易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以县委办、县政府办名义下发年度实施方案,进一步聚焦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细化工作措施,明确部门乡镇职责。同时县级层面成立了综合协调、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村庄清洁行动等6个专项工作组,由县委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副组长,人居环境整治相关责任部门为成员,强化统筹部署,凝聚工作合力,压实工作责任,建立起每月召开1次工作调度会、每月开展1次综合督查、每月开展1次情况通报、每月进行1次曝光“四个一”工作机制。

  二、聚焦村庄清洁,实施全域整治。坚持把村庄清洁行动与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结合,坚持群众主体,积极引导,广泛动员,全域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清扫整治。累计发动干部群众14.4万人次,清理清运生活垃圾4.86万吨,清扫农村公厕949个(次)、户厕21.58万户(次),清理河流沟渠1652.5公里、水塘(井)1524口(次)、畜禽粪污4.26万吨、农业生产包装废弃物2450.8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力量攻坚。近年来,累计投入项目资金6亿余元,统筹补齐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和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突出短板。建立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垃圾收储运体系,建成片区垃圾中转站4个,配套垃圾收储设施设备,开展7个垃圾分类示范乡镇创建,推进垃圾分类试点村26个,全面开展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设施)6个,规范运转污水集中处理厂(设施)28台套,推进厕污共治4.9万户,构建起“集镇有污水处理厂、聚居点有人工湿地、散户建三格式化粪池”的污水有效处置网络;按照“四有一能”标准建设户用卫生厕所12874户,累计建成4.9万户,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以上,累计建成农村公厕87座,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启动1个市级试点、5个县级试点村规划编制工作,加大古村落保护力度,实施农房风貌提升1748户,实施村落及道路沿线花化绿化3.8万平方米,实施道路黑化15公里,新改建道路126公里,新建(维护)桥梁6座,全面提升村庄“六化”水平。

  四、严格考核督查,强化跟踪督导。为确保整治工作的实效,全县建立了县人大、县政协巡视督查与各专项牵头部门专项工作督查、县委目标绩效办日常督查相结合的督查机制,开展县人大、县政协全覆盖督查巡查10次、县委目标绩效办专项督查13次、下发督查通报13期,开展乡镇排名3次,各部门开展专项督查12次,向11个乡镇发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示单38份。由县委政府领导开展集体谈话提醒相关部门、乡(镇)1次。以严格逗真碰硬的态度和立行立改的要求,全面压实各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职责,确保整治提升各项目标任务有序推进。

  五、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整治实效。按照“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长效管护机制要求,制定出台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管护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系列长效机制8个,固化整治效果。推行财政补助一点、集体解决一点、农户缴纳一点的“三个一点”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探索形成了垃圾治理“一元众筹”、厕污共治、公共区域管护政府“不包揽”等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典型做法在全县推广,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